春耕备播关键措施
1.播前准备
整地施肥:清理残膜,深翻土地28-30厘米,整地要求“土细、土松、上虚下实”。适量基肥提升土壤肥力。
土壤封闭除草:整地后喷施33%二甲戊灵乳油(亩用量120-160毫升)进行封闭除草,减少苗期杂草竞争。
2.品种选择
优先选择“早熟、优质、抗病、适宜机采”的品种,如生育期120-123天的陆地棉品种,要求株型紧凑、第一果枝节位高度≥20厘米,以增强抗倒伏能力和便于机械化采收。
3.种植模式与设备优化
采用“一膜三行或六行”机采棉模式,宽窄行配置(如66厘米+10厘米),株距9-10厘米,亩保苗1.3-1.5万株。滴灌带选用滴头流量2.2-2.6升/小时、间距25-30厘米的型号,确保水肥均匀。
图片
播种技术要点
1.适期早播
当5厘米地温连续3天稳定≥12℃时即可播种,北疆适播期为4月10日-25日。盐碱地因地温回升慢,可延后7-10天播种,避免烂种。
2.精量播种与覆膜
采用干播湿出(滴水出苗)技术,播种深度1-2厘米,亩播种量1.5-1.8公斤,一穴一粒。覆膜选用厚度0.01-0.015毫米地膜,铺膜需紧贴地面,侧膜覆土严实,防止大风揭膜。
3.水肥配套
播种后48小时内滴出苗水,盐碱地亩滴水量20方,并随水滴施腐植酸或微生物菌剂;非盐碱地亩滴水量10-15方。7天后二次滴水,促进出苗整齐。
播后及苗期管理
1.出苗保障
出苗前遇雨需中耕松土(深度15厘米),破除板结,防止烂种。及时检查地膜,压埋未覆土边膜,避免大风损毁。
2.化学调控
子叶期亩喷施缩节胺0.8-1.0克;2-7叶期根据主茎节间长度化控2-3次(亩用缩节胺1.5克),控制株高,促进壮苗。
3.苗期病虫害防治
虫害:重点防治棉蓟马、棉蚜、红蜘蛛。棉蓟马可用噻虫嗪或吡虫啉喷雾,红蜘蛛选用阿维菌素乳油,蚜虫可轮换使用氟啶虫胺腈+吡蚜酮。
病害:立枯病、炭疽病可通过中耕散墒提温预防,发病初期喷施多菌灵或代森锌。
早春植保重点
1.杂草防控
苗前封闭除草用二甲戊灵或乙草胺;苗后杂草混生时,选用乙氧氟草醚+精喹禾灵定向喷雾,避免药害。
2.灾害预防
密切关注倒春寒、大风等天气,提前加固地膜,中耕提温。若遇低温冷害,可喷施芸苔素内酯增强抗逆性。
机械化与新技术应用
1.机械化播种
推广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铺膜、滴灌带铺设和播种,提升效率。
2.套种模式试验
可参考“棉花+孜然”套种(6月中旬收获孜然),在不影响棉花生长的前提下增加亩收益。